开学初期,幼儿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对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往往听不见也记不住。此时,幼儿需要的是情绪的安抚和找到依赖感、安全感,以帮助他们度过分离焦虑期。因此,建议老师们不要操之过急,给幼儿一段过渡期,在幼儿对教师和幼儿园产生熟悉感和安全感后再开始进行常规的培养。
具体做法一:可以按照先个人再集体的顺序进行,效果比较好。
在过渡期内(一般1~2周),观察每名幼儿的情绪变化。对于分离焦虑不严重的幼儿,可以先指导他们进行洗手、拿自己的毛巾和水杯、自己用饭勺吃饭等基本的生活自理活动。如果幼儿能够做到,要鼓励和表扬他们,激发这些行为持续下去。
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情绪趋于平稳、能够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体游戏,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常规和习惯培养的游戏和活动了。
具体做法二:常规培养的内容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不能一步到位。
新学期刚来幼儿园,还不习惯集体活动的约束。如果一下子提出太多要求,幼儿记不住也接受不了,会造成幼儿的挫折感和不爱来幼儿园的不良情绪。教师可以从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入手,再逐渐延伸到整理玩具的游戏习惯,再到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
具体做法三: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很关键。
入园前要与幼儿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常规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在家中尝试练习,为幼儿入园做准备。
在入园以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保持和幼儿园的态度、步调一致。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教育博客、教育讲座、育儿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以及幼儿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
具体做法四: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具体做法五: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具体做法六: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
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其得到巩固和发扬,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具体做法七: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游戏规范班级常规。
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
在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小勺独立进餐时,教师可以在游戏区中准备勺子、玩偶等,吸引幼儿用“喂喂小动物”的游戏练习进餐技能。在进餐环节,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类似《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告诉幼儿吃饭时不要掉饭。
🍑常规培养儿歌40首🍑
入园离园歌
(1)太阳出来咪咪笑,小朋友们上学校。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伴把手招。讲文明、懂礼貌,我们都是好宝宝。
(2)太阳公公咪咪笑,小朋友们起得早,自己动手穿衣服,洗脸刷牙别忘掉。背上我的小书包,欢欢喜喜上学校。路上不要贪玩耍,按时到校不迟到。
(3)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小朋友,也问到,别父母,勿忘掉。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要问好,亲一亲,更乖巧。
(4)离园时,收整齐。个人物品别漏掉,捡捡纸来摆好椅,室外站队快静齐,平平安安回家去。
用来做操前的整队,边念儿歌边踏步,那样的气氛很好的
(3)师:手摆动
幼:脚提起(教师也可反问:脚提起,孩子就答。手摆动)
师:谁最神气
幼:我最神气
师:立正
幼:立正
本文整合自网络
扫描下载幼师宝典手机版
幼师宝典
三百万幼师的选择!